新監房屋出租獄服刑人員監舍。
  鄧國魁和兒子鄧敏去當鋪以前常走的鐵路。
  鄧俊華一大家人中有seo多人是監獄民警。
  昨日隨著川南監獄的搬遷,鄧國魁一家的警察故事也將添上重要一頁。今年82歲建築設計的退休民警鄧國魁和兒子、孫子都是川南監獄的民警。昨日,他在大兒子鄧敏的陪同下,再次來到他熟悉的礦區軌道上,每走一段,想起以前的事情時,他便與兒子講一講,不時露出微笑,但臉上更多掛著的是不舍。“我們馬上就要離開了,走了之後,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再回來。”
  服刑人員趙某告訴記者,“昨晚大家都沒有睡覺,一直室內設計在討論搬去成都的事情,都期待那邊更好的環境。”有人還和他開玩笑說:“如果去了成都,外地的女朋友可以直接飛到成都來看你了,比現在可方便了許多。”
  1965年
  講述人:鄧國魁,82歲
  第一代監獄民警:擠在10平方米的倉庫
  鄧國魁今年82歲,1965年被調到川南監獄工作。
  據他回憶,剛來到川南監獄時,周圍房子很少,條件十分艱苦。芙蓉煤礦擴建後,開始修建鐵軌,大約在1968年,川南監獄開始機械化規範採煤,代替了以前的手工採煤。“當時監獄民警比較多,加上少數職工大約有100多人,服刑人員只有幾百人。開始擴建後,新修了一棟幾層樓的紅磚房子,新來了同事就住在裡面,後來住不下了就住招待所。”
  1965年至1982年,鄧國魁一個人一直居住在一間10平方米大小的倉庫里,直到1982年,按照政策幹部可以遷家,他的妻子和孩子從農村來到了川南監獄,他終於和家人團聚,更讓他高興的是分了一套50平方米,位於5層樓的住房,改變了擠倉庫的日子。1992年,鄧國魁退休。
  1982年
  講述人:鄧敏,58歲
  第二代監獄民警:住上洋氣“新婚大樓”
  鄧國魁的大兒子鄧敏今年58歲,1976年參加工作,趕上改革開放第一批招工,成為川南監獄的職工。1982年,鄧敏考取了幹部,成了川南監獄的民警,他有一年時間從事礦井運輸隊帶班工作,其他時間均在地面從事其他工作。“參加工作時,只有一棟3層樓的辦公樓比較好一點,其他的房子的地基是石頭壘砌的,牆面用稻草竹片和稀泥製成的,好多地方還有茅草棚。”
  1980年,鄧敏與張安蓉結婚,但兩人沒有婚房,只得居住在一間10平方米的舊房子里。1981年,監獄修建了8層“新婚大樓”,雙職工、新婚夫婦憑結婚證就能分得一套,鄧敏夫婦在6層分得了一套30多平方米的住房。“你不曉得,當時在大家眼裡,那個房子是非常洋氣的,分得房子後,不知道有好高興呢。”張安蓉說。
  張安蓉介紹,他們一家人,孩子和爺爺、父親都是監獄的民警。2004年,兒子鄧俊華也考入了監獄,現為監獄一名副監區長。
  2004年
  講述人:鄧俊華,31歲
  第三代監獄民警:不用再下井挖煤
  鄧俊華今年31歲,畢業於四川大學工商管理專業。2004年,他順利考取了川南監獄的公務員。“我從小生活在川南監獄,對這裡有深厚的感情。”而且是獨生子,也想離父母近一點。
  “第一次下井工作時感到新鮮、好奇、激動,但是工作得久了,我開始感到辛苦、枯燥。”鄧俊華說,如果上白班,早上5點過就得起床,6點左右到達監區,做好一些準備工作後,7點開始下井工作,在井下要一直工作到晚上8點,出井交接工作回到家,基本上就是10點。每天干乾凈凈下井,出來後只看得見眼珠子,洗澡一般要洗半個小時才能洗乾凈。“看到身邊很多同學混得都不錯,自己也動搖過,後來經過家人和領導的開導,堅持了下來。家裡人這麼人都堅持乾好,我同樣能幹好。”鄧俊華說,從那以後,他便安心工作,2010年至2012年,還連續3年被監獄評為“優秀公務員”,今年初因工作成績突出,榮立三等功。
  鄧俊華說,2008年下半年,礦區停產的消息讓監獄民警高興了好久,停產後,大家一把火把下井的衣帽等全燒了,歡呼雀躍,終於不用再下井“挖煤”了,鐵軌也逐漸退出歷史舞臺。同時,服刑人員也同樣高興,回到地面工作後工作積極性明顯提高了很多。
  華西城市讀本記者 張勇 攝影 周瑜原  (原標題:條件艱苦 終於盼到搬新家了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f32ifuyw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